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章分队预谋

作者:圣灵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一一g一一一>

    『笔下文学    】

    彼此沟通,分队迅速向小鬼子左翼迂回,借助夜幕的掩护,在各个土包后侧快速挺近。

    大约五分钟之后,分队抵达预定地点,并在鬼子无法发觉的土包侧面用灯语传信。

    十二号及时的捕捉到信号,迅速钻入坦克,打火启动,开足马力向小鬼子冲锋。

    小鬼子瞬间被坦克声惊动,传出一阵嚎叫声,兵力迅速向集结,占领有利位置布置防线。

    然而,两百三十多米在坦克的履带下片刻即到,小鬼子尚未完全形成战斗力,坦克冲到近前展开机枪扫射。

    机枪喷吐,密集的弹幕瞬间笼罩了小鬼子,掀起一股腥风血雨,依次向前延伸。

    小鬼子奋命反击,向坦克展开火力压制,试图打灭强光灯,洞穿瞭望孔阻截坦克。

    不过小鬼子的幻想被强光晃眼,也被密集的子弹葬送了性命,纷纷中弹死绝。

    事发突然,小鬼子根本就预备重火力,炸药包不存在,手雷也够不上位置,仅凭轻重机枪无法压制坦克。

    因此,小鬼子被坦克打得胆颤心惊,殊死反击也只不过是壮胆,下意识的防范而已。

    面对钢铁嘎达,鬼子兵在惶恐中挣扎,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全力以赴阻截坦克。

    正在这个时候,分队全员出动,从小鬼子的背后切入,在统一的号令下集体开火。

    刹那间枪火亮闪闪,子弹弹幕交织,淹没了小鬼子,掀起一股死亡洪流。

    两面夹击,弹幕交汇,小鬼子被打得找不着北,晕头转向,刚反应过来便已中弹身亡。

    小鬼子半个中队的兵力,两百人左右,面对坦克扫射而慌乱溃不成军,再被三百多名士兵从背后袭杀,仅一轮扫射便命丧黄泉。

    战斗胜利,士兵们没有欢呼,但人人兴奋,快速的打扫战场。

    十二号钻出坦克,大声喊道:“兄弟们,教官电令我们夜袭鬼子的炮阵地,以便吸引小鬼子的注意力,为决战奠定基础。”

    “杨教官有令我们自当遵从,这一仗打得解气,我们再接再厉摧毁小鬼子的炮阵地。”

    “对头,干死小鬼子,怕个球,老子早当自己是死人,杀一个赚一个。”

    国党军的士兵人人响应,只为这一仗打得痛快,也知道没有出路,唯有听出调遣杀出一条生路。

    原本饥寒交迫,此时得到补给,弹精粮足,从未有过的富裕,令人人战心高昂。

    说句不好听的话,国党军全线撤退,留下来阻击的部队就是弃子,不招长官待见之兵。

    除却一些自愿留下来杀鬼子,以及身负特殊使命的部队,大多士兵被长官遗弃。

    士兵以命令为天职,战争的残酷决定一切。

    十二号见国党军的士兵战心齐整,长吁一口气,放下心中的大石,随即命令士兵们鼓捣坦克。

    三辆鬼子坦克翻在地上,为安全起见,十二号让士兵用烟熏坦克,从瞭望孔中渗入。

    这一招的效果很明显,鬼子兵在坦克内咳嗽不止,很快便把头升到孔洞处呼吸新鲜空气。

    不过鬼子兵遭遇到刺刀的照顾,相继杀死,解除了危机。

    十二号命人用钢丝绳套住坦克,再把钢丝绳的另一头拴在坦克上,开动坦克拉扯,再结合人力把鬼子的坦克翻转过来。

    逐一实施,三辆坦克成功翻转,增加了一份战力,令所有人兴奋莫名。

    十二号让先遣队员分开一辆,携带两名卫兵教导作战,把坦克全部组织起来。

    同一时间,战场已经清理完毕,十二号命令士兵开车出发,把缴获的七辆卡车向右翼运作。

    分兵三队,每一队一百人,再以十人小组相互配合,在三处有利位置设伏。

    缴获的卡车作为后勤补给车,在荒地中行驶也快不起来,三队士兵配合迂回右翼。

    策划完毕,所有人分开行动,悄然地奔赴预定位置接引坦克。

    十二号率领四辆坦克开拔,向小鬼子的炮阵地飞驰,而坦克顶上分别用锁链固定两挺重机枪,两名士兵把持。

    四辆坦克一路颠簸,风尘仆仆奔赴鬼子的炮阵地,在凌晨三点半左右已接近目标。

    炮阵地上的小鬼子被坦克的嗡鸣声惊醒,迅速发射曳光弹照明,发觉四辆坦克上的太阳旗帜飘飘。

    这一情况迷惑了小鬼子,炮阵地上没有接到坦克接近的电文,但又不能在情况不明的状态下开炮阻击。

    唯有打灯语询问,而十二号用灯语敷衍,并全速冲锋。

    灯语对不上号,小鬼子瞬间暴动起来,迅速集结兵力阻挡坦克接近。

    彼此相距不到四百米,重炮已失去打击能力,再说也没有时间让炮口转向。

    因此,小鬼子的炮阵地瞬间沸腾如涛,在慌乱之中向后方集结兵力,力求阻截坦克,确保炮阵地安然无恙。

    然而,十二号瞅准战机,率先向小鬼子的重火力开炮,拉开重装袭击的战幕。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一一一ver一一>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