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 第197章 作战计划

作者:愚苏孺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失败都是从没有准备的谋略中出来的。”

    ——林轩。

    在华夏国,谋略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汉代以前就诞生了《孙子兵法》c《孙膑兵法》c《鬼谷子》c《太公兵法》c《三略》,其中,以春秋时期吴国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最著名,对东西方的影响颇大,尤其是美利坚c锡欧和太阳国。

    《孙子兵法》早已不仅限于军事指挥作战,其思想已广泛应用于商业c政治c社会等领域。事实证明,谋略是竞争各方胜败的决定性因素,正如孙武在《孙子兵法·计篇》中所言:“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夫未战而庙算不生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不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谋略思维的用谋方法古往今来有很多种,但对企业领导者而言主要有知己知彼c把握先机c阴阳谋略c虚实谋略c奇正谋略。

    很多企业领导者重视调查研究,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使企业能够正常有序地发展。但也有很多企业领导者不重视“知己知彼”谋略原则,一切靠“想当然”决策,给企业带来灾难。知己知彼是对领导者主观臆断的直接批判,企业领导者应培养和坚持知己知彼的竞争观念。《孙子兵法·谋攻篇》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败;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败。”孙武把知己知彼作为决定胜负的最高原则。《鬼谷子》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必得其情,乃制其术。”鬼谷子说的是认清规律c了解情况,而后再制定解决方案。

    把握先机,就是把握竞争或对抗过程中的主动权。竞争或对抗中有两个关键因素,即主体双方的整体实力与主客形势。占“势”的一方就是占据先机c主动权较大的一方。《孙子兵法·势篇》云:“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把握先机,要做到“先发制人”,但并非一定采取主动进攻的方式。企业领导者应根据实际情况既善攻又善守,应如《孙子兵法·形篇》所言:“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易传·系辞》云:“一阴一阳之谓道”,表明阴阳是宇宙万物最基本的存在状态,阴阳变化是万事万物永恒的原则。《鬼谷子·捭阖篇》云:“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表明阴阳思想是谋略思维的精髓。实际上,阴阳谋略的核心思想是“谋于阴而成于阳”。运用阴阳谋略的关键是把握全局,设置一真一假的计谋,并使一真一假浑然一体,即使被领导者满足了意愿,又使领导者功成于不显,制人于无形。

    对企业领导者而言,掌握虚实谋略是至关重要的。领导者能不能避实击虚是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此,避实击虚也就成了企业竞争或对抗过程中的指导原则。《孙子兵法·虚实》云:“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强调击败对手的最有效的方式是打击对手的虚弱之处。《管子》云:“攻瑕则坚者瑕,攻坚则瑕者坚”,也强调避实击虚的指挥作战思想。

    奇正谋略是古代兵法思想中的重要法则,在企业领导工作中也有其突出的地位。《孙子兵法·势篇》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意思是说大凡作战,要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

    奇与正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正是正兵,奇是偏师,正兵是从正面与敌方对垒,偏师则是不合常规的策略。

    “奇”的用兵令人难以捉摸c不可思议,常常取得奇效。这是在军事作战上的奇正谋略。奇正谋略思想已广泛应用于现当代的商业领域里。商业领域的用奇表现在产品c营销c广告宣传等诸多方面。如中国商界有一句名言,即“一招鲜,吃遍天”,表明企业经营要学会用奇。

    谋略思维的主体条件,是指进行谋略思维的人或谋略思维主体应该具备的条件。就是说,不是任何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随意间都可以进行谋略思维,做到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相反,只有具备了某些条件的人才能够创造性进行谋略思维。

    谋略思维主体的主体性,是指进行思维的人应该有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能够维护和遵从自己的自主选择。

    主体性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加强的。在原始社会,人类的思维刚刚处于萌芽状态,谈不上自主性,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和谋略思维,只是到了奴隶社会,才有哲学,人类的思维才得到一定发展,人类也在主体一一客体两极世界中担任起应有的角色,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才由消极直观发展到积极能动的反映,并能通过实践加以改造。主体性的成熟和确立,是进行谋略思维的必要条件。

    谋略思维的运用不是从外面强加给思维主体的,而是主体长期锻炼和培养的一种内在思维能力的自觉体现。离开了主体的自觉自主,就不会有谋略思维。因而,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处于领导岗位的人,就应该加强和培养自己的主体性,培养自己对工作c职业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这对于我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c调解人际关系和调动其他人的积极性,以及在对外活动中维护本集团利益等,都具有很大帮助。

    谋略思维主体的独立性,是指思维主体在各种场合要具有不受外界和他人的干扰,独立作出判断的能力。

    任何人在思考问题c采取行动时,都会遇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这些因素有的是来自竞争对手,有的是来自环境的不适应或突然变更环境下的心理不安。思维主体需要暂时抛开不利因素,既不受他人诱导,也不为不适环境所困,独立地c专心地作出判断。

    否则,就或是为人所利用c围着他人转;或者因环境而心浮意燥,作出错误决策。

    例如,任何一位国家领导人都会有很多顾问,在他周围形成“智囊团“,向他献计献策,然而,在对待某一问题上,“智囊团“成员不可能意见一致,有支持的,有反对的,也有持保留意见的。

    尤其是在西方议会制国家的议会的听会上,各位议员你一言我一语,多种声音在议会大厦上空回响。

    此时,就需要领导人有独立性,也最能表现领导的独立性。不敢想象,如果一个领导人被其顾问的多种声音撞击得不知所措,这将是一个集体的不幸。所以,西方议会制国家的元首都拥有最后的否决权。这与其说是赋予元首的权利,不如说是要求他具有独立作出判断的能力。

    思维主体的独立性又离不开思维主体的应变性。应变性,即思维主体在遇到某些预料外的情况时,需要随机应变。不顾情况的变化,一味强调独立性,只会使独立性走向僵化c模式化。强调这一点,对我们的思维活动和实际工作都很有意义,例如,古今中外的军队中都流传这样一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就是说,在外作战或执行任务的将领,遇到意外或紧急情况时,可以依客观情况,做出决定,不用按正常程序,先报请总部讨论c批准,否则,在外将领没有应变能力或总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授予在外将领这种权力,那么,迎接他们的只有失败。

    因为,只要事物是动态的c发展的,就随时都有新情况发生,任何伟大的军事家都不敢夸口说,他能够在战前预见到战争过程将要发生的一切情况。所以,应变性非常重要。

    而从这个例子的分析可以看出,应变性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独立性,二者相通。

    应变性不是主观随意性,不是任意地滥用权力。

    应变是有条件的应变,是在分析客观情况基础上的应变。还是以上述例子为例。

    在外将领是依据变化了的情况作出新的判断,即他的新判断反映了新情况,是对原计划的补充,而不是一旦情况有变,就随意地改变原计划,随意地搞一点新花招。

    这是对原计划的破坏,是一种儿戏,是抽象地理,即只要与原来的不同便就是“变“,而不问客观实际。

    所以,应变也是有规则的应变,是以客观条件为转移的

    谋略思维方式的多样性,是指谋略思维不能固守某一种方式或某一领域,应该由单一走向多向c多方位c多层次c多领域地进行谋略思维的特性。

    在社会交往还不是很密切的时代,谋略思维仅仅局限于政治,或外交,或军事等几个有限的领域,运用的技巧也非常有限。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开放,各集团之间的往来十分频繁,而且频繁到一旦失去这种交往c失去与其他集团的联系一一这联系也是多方位的,包括政治的c外交的c经济的c文化的c民间的c科技的c劳动力的等一一某个集团就难以发展,甚至难以生存。在集团内部,其各个构成部分或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为此,要求我们根据不同的对象c不同时间c不同地点,采用具体的谋略思维,把谋略思维应用于日常行为之中。

    灵活c具体地掌握和运用谋略思维,能够使我们抓住各种机遇和事物发展的苗头,了解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保证我们的行动获得成功。

    德曼拉长期致力于南非的统一,但他并非以武力恐怖行为为手段,而是通过国内的游行c示威,通过非国大党巧妙地影响白人政府和南非国民,通过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而适时c适当地给白人政府施加压力,最终实现了难非统一,举行了难非历史上第一次总统大选。曼德拉成为了难非第一位民选总统,并与白人组成内阁,共同执政。

    然而,有了民选总统,有黑人白人共同执政,并不等于一切问题尤其是种族问题完全消失,所以,德曼拉总统对内既要发展经济,又要继续解决种族纠纷;对外既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引进外资和技术,使国家经济腾飞,又要在同世界的联系中继续提高难非的国际地位。面对多元c动态的国际环境和复杂的国内情况,德曼拉总统依旧有步骤地c具体地加以解决,使难非在短短几年内以新的形象立于国际关系舞台。德曼拉的秘诀可以从他的言语中窥出,他说:面对复杂的情况,没有固定的解决问题模式。

    所以,环境的多样化,必然使我们的谋略思维多样化。谋略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具有普遍性,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没有千篇一律c处处适用的谋略思维。

    谋略思维的开放性,是指谋略思维善于接收外界信息,时刻同外界保持联系,以一种开放的心态c公开化的方式进行,而不是封闭思维c闭门造车,或是以隐蔽的方式在背后施计。

    谋略思维的开放性同其多样性有联系。保持谋略思维的多样性,必然导致其开放性,多样性本身就是在开放的形式下进行的;开放性又促进了多样性。

    如果说,谋略思维是封闭的,那么,其多样性就成了一句空话。例如,太阳国大田汽车公司总裁就十分注意思维的开放性。为了能够在竞争十分激烈c发达国家小汽车渐趋饱和的情况下,立于不败之地,他十分注意了解世界范围内同行业的生产情况,各类小汽车的功能c特性c成本造价,以及用户对小汽车的要求和心态,了解社会对小汽车的要求即汽车行业及小汽车的社会效率,如对环境c能源c交通等方面带来的全面效应等。

    正是因为他保持思维的开放性,所以,无论是设计c生产方面,节能及保护环境方面,还是在因冲击美利坚市场而美利坚进行的谈判中,他都因自己的谋略思维方式使他处于领先和主动的位置。

    谋略思维的开放性同公开性也有联系。

    过去,人们常常认为谋略就是阴谋,就是欺诈,以欺骗的手法骗取他人的信任和财物,诱导他人走进自己设计的圈套等。这种看法是对谋略思维的误解。谋略思维的开放性,不仅在于思维主体使自己的思维处于开放状态,与外界的情况互动,还在于不同思维主体之间以公开化的方式进行较量。

    如谈判,双方面对面c在同一张谈判桌上斗智斗勇,谈判的结果是双方认可的。而欺诈是单方面的我行我素c施以诡计,对被骗方根本没有公开性可言,而一谈到公开,木已成舟,已为他人所骗。也许谈判的例子太标准化,说明不了问题,那么,我们再看一个贴近生活的例子。例如,某公司一名职工,因对一部门领导办事不公感到气愤,却又不愿找该领导面谈,也不愿向公司领导反映,于是,自己变得玩世不恭。公司总裁见他此等状况,便同他谈话。对他晓之以理c动之以情,并从该员工的谈话中,捕捉到一些信息:他本性不是如此,只是心中有怨,无法发泄。于是总裁不露声色地从捕到的微弱信息入手,终于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总裁对违纪的部门领导给以了惩处,该职工也受到口头批评,但后来成了一名非常优秀的员工。公司总裁谈话的过程,就运用了谋略思维,但不是欺骗。如果说,总裁以欺骗的手法让该员工谈出事情原委,那事情的结局决非实际情况所示。

    所以,开放性,既是谋略思维的特性,又能为谋略思维洗去冤名。

    谋略思维的动态性,是指谋略思维具有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断地调整思维程序,思维方向,思维计谋的特性。随着时代的变动性加剧,社会实践的步伐加快,谋略思维的动态性越来越重要。

    (本章完)

    龙腾小说免费小说阅读_www.ltxs.me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